来源:大画卢晓峰
时间:2020-02-15
立体概念或是立体性的引进促成了浮雕形态的生成,一种手掌可以摩挲的质感让手指在沟沟壑壑的起伏中唤起了沉睡的愉悦,当然这种愉悦放在画上只能由眼睛代为感受,意淫般的抚慰经视神经的传输轻易的消解了三维与二维之间的隔阂,额、鼻、颧、颊、颐等高高低低的起伏变化统一在如平板的面形之上。
卢晓峰作品
如果可以把纸侧转来观察,就会出现一个极富趣味的场景,一侧是垂直如刀削般的笔直背面,另一侧却是轻柔如交响乐般的曼妙起伏,幅度始终被控制在一个平和的调性里。平面的形增加了画面空间自由结合的可能性,思想可以自由的游走于空间交错中,遇水汲水,逢丘据丘。
平平的纸即是这一切生养的根基,思想是摆布一切的手,也是统摄画面的眼,画面是由我的,不必拘泥于现世的真实,凡是合乎意愿的,即是合乎情理的。
卢晓峰作品
形是个可以永恒的元素,它所包裹的质、实都会随主体情绪、审美,甚至运笔方式与力道的变化而变化,唯有形始终坚定的维持着自己的原态。
此外,它还可以引起许多通感,或沉稳浑厚如大山,或体胖宽大如沙发,或枯瘦紧皱如槁木······物象的形、神很容易的便可将思维叉开去,仿佛一架喜爱刨根问底的探测仪器,由对像的外在一路深究下去,挖出他的敦厚,他的耿直,借他手上突起的粗大青筋测出他的劳作强度,其关节上厚密的茧则如圈圈的年轮,无声的述说着累年的艰辛。
探究仍在继续,黑红的面色与颊上皱纹中隐隐透出的舒展暗示着辛劳换得的收获与甜蜜,健康与乐观的心态也表露无疑。
他的简单却又深沉的思想,他经历过的世事沧桑,他正在生存的现实与心理状况,会把这个实在的客观存在变成一个透明的躯壳,里面闪映着自垂髫至齿豁的他的演变轨迹。
卢晓峰作品
于是,他不再是他了,他的外形具有了总结的意味,一个被种种过往充实起的新形态就在旧形之上生长起来,长成一个内含更加丰富,如醇酒般更加耐品的形。